沙坡头的研学旅游很受欢迎
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不再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虽然研学旅行等非学科类培训不在要求范围内,但作为强相关行业,研学旅行的机遇和挑战都将有新的变化。
研学旅行是构建健康教育生态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引导下,研学旅行快速崛起。2014年我国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2016年,又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同年,《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出台,对研学旅行进行了界定, 「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2017 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等五大板块为主题,打造研学旅行精品课程。政策鼓励下,研学活动成为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赛道之一。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约为164亿元,主要参与研学旅行业务的企业有7300多家。
世界之窗成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研学旅行有机衔接了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课堂教学与旅行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教育方式也不断多元化,研学旅行既把学习融入旅行体验中,也把旅行上升成为学习活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庭的认可。
「双减」促使研学旅行新需求充分释放
「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市场可能由学校主导向家庭主导转变。目前市场上的研学产品按照活动形式主要分为游学类研学和营地类研学。游学类研学旅行以参观、学习和交流为目的,以「游」为核心,注重体验;营地类研学旅行包括各类人文艺术、科技文化以及军事体育等主题式营地教育产品。这两类产品主要由学校主导。而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孩子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家长们必然会寻找替代「补习」的产品,对寓教于乐的研学产品需求将大大上升,以家庭亲子为主体的研学旅行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容。
家庭亲子对研学旅行产品的要求更高,兼顾休闲度假和研学双重需求。新冠疫情对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习惯影响深远, 消费者对便捷化、个性化、质量化和安全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新需求特征都将影响未来的研学旅行市场。家庭亲子消费者将更注重产品理念、行程内容、服务质量、费用性价比、师资力量等。研学产品的丰富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亲子市场和研学市场的界限可能进一步模糊。
德天瀑布的研学旅行
「双减」倒逼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双减」政策下,培训机构进入研学旅行市场的可能性大幅上升,行业竞争加剧。从业务相关性看,教育培训机构由课程培训转型研学业务的难度最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资本、有师资、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培机构涌入研学赛道,加剧行业竞争。但同时,竞争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引导政策持续出台,可能从根本上影响研学产品结构和供给模式。一是「双减」政策仅仅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培训的起点,未来还可能有大量的潜在配套政策和持续的严格监管,是否对非学科培训制定实施指导价尚不明确,如果未来对非学科教育也有非营利要求,那么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研学旅游产品,可能面临资质问题,也将带来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二是企业资质、教师资格、课程内容等监管或将趋严。虽然此前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政策规范市场,但仍然存在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研学旅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针对企业资质、教师资格以及课程内容的监管有望逐步完善。
旅游企业要在研学旅行市场建立竞争优势,唯有不断创新,加快产品更新迭代。一是要加强上游资源挖掘和整合,推动产品创新,将文化元素、科技要素融入到研学产品中,提升学习体验,实现「游」与「学」的有机融合,建立自身产品研发和设计优势。二是要建立与学校的合作关系,通过公益活动、研学论坛等方式建立联系,加强与教育领域的交流,组织中小学老师开展研学旅行考察踩线,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研学旅行的综合吸引力和品牌认知度。三是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要进一步挖掘需求痛点,为研学游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质量化产品,让他们在游玩的同时,学到知识,收获智能,提升能力。
小学生们到锦绣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中华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