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过年,我还是喜欢童年时在家乡过年。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农村,在那个生活并不富裕的时期,一年中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一本厚厚的日历撕完了,年就到了。过年对於小小年纪的我来说就是有好吃的,有好玩的,有新衣服穿……
到了农历腊月,好日子就算来了。不是有那麽一句歌谣嘛,「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忆中,只要到了腊月,各家各户就要为「年」做准备了。农村的过年是有很多讲究的,就拿年糕来说吧,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年糕。年糕是用黄米面做的,这可是我每年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啊。要想做出美味的年糕,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儿。首先要把黍子用水泡一下,经过简单发酵之後,用碾子碾压再经细面罗筛出面粉。那时我们村可就一台碾子,也是需要提前排队的呢。光是用碾子制作面粉这个环节就要用上半天的时间,当然有时遇到在等待排队的村民,也会热情的前来帮忙,村民就是在这样拉家常中互帮互助。这个环节,我的工作就是负责跟在毛驴屁股後面一圈圈围着磨盘转。
面粉做好了,接下来就可以准备制作年糕了,我们俗称「撒年糕」。将事先煮好豆子撒在蒸锅布上,然後将加工好的黄米粉要兑一些水,水要一点一点的加,不能结疙瘩,不能出颗粒状,水不能过多,面粉攥在手中不能成团;待蒸锅热气上来时就可以一层一层的往上撒兑好的面粉了;每撒一层要等蒸汽上来再撒第二层;有没有感觉「撒年糕」这个词特别生动形象啊。这个环节我负责拾柴烧火,看着旺旺的火苗和滚滚的热气,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最重要的是我这个工种可以时时掌握年糕的制作过程,这样就能保证年糕出锅时第一个尝到。
「撒年糕」只是其中一样美食的制作过程,整个腊月还要制作豆腐、皮冻、蒸馒头、炸麻花、做肉肠……因为我们那的习俗在初一到初五是不能使用菜刀的,所以各种美食都会提前做足,北方冬天的室外就是天然的冰箱,所以不用担心食物会坏掉。每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整个腊月就是一个十足的小吃货吧。
当然除了吃,整个腊月也还有许多其它的规定动作,像扫房、清扫院落、赶集、贴春联……这些个词看着好像很简单,其实每一项都够你忙活一阵子的。就拿贴春联说吧,贴春联要事先做浆糊,一处处贴,从院子大门、二门,到正房、厢房,再到里屋、外屋,甚至马圈、猪圈、粮仓、马车……这些都要贴,贴完春联还要贴「挂钱儿」,一派喜气。
对农民来说,过年意味着正式的告别过去,过年意味着对家人辛勤付出的犒劳,过年意味着丰收的喜悦,过年意味着团圆幸福,过年意味着对新一年的憧憬,过年意味着来年的风调雨顺,过年意味着……
现在时常和父亲聊起家乡的变化,村里旧时过年的习俗、气氛、方式也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着,过年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
童年的记忆中,那些年的「年」没有七天假期的概念,过年承载着太多的欢乐、情感、祝福、期盼、幸福、憧憬、希望……
真想再回去过一个那些年的「年」!
( 作者现供职于国旅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