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跟从传统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张寅师父学拳快两年了,深深感受到传统太极拳的动静虚实奥妙无穷,博大精深,受益匪浅。
不少朋友惊讶地问我,「为什麽想到学太极拳」?这源於两年多前,我右手网球肘,中止了十七年的业余网球生涯,接着走路又扭了脚, 睡眠也比以往差了。我明白自己确实上了年纪了,身体指标跟不上下降的趋势,必须改变以前快速、高冲击的运动方式了。有打太极多年的朋友建议我学八段锦和太极拳,很快在网上视频自学了,但感悟不大,于是决定找正规的传统太极拳老师学拳。
张寅老师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方宁老师的弟子之一,近四十岁出头,面善,中等个头,身材壮实,额宽头圆,目光淡定,说话洪亮。上课学生们练热身功、基本功和拳路时,张老师或站或坐,面容冷峻,很少说话,但一切尽在他眼中。教动作时传统规范,游刃有余,讲解不太多,学生得自己慢慢消化,主动提问才会解答。和学生互动练习时,出神入化,高深莫测, 令人叹服。我悟性不高,经常提问,获得老师诸多真言,慢慢感受到老师的武学智慧。
学拳的前三个月都在练基本功。刚开始练站桩时,一分钟都坚持不了,两大腿酸痛难忍。老师笑着说,实在难受就走走放松一下再练。就这样,基本每日坚持练练,现在已舒服多了。三个月後开始开拳架,老师教拳是一对一,因人而异,进度不一。又过了半年,终於学完拳路。我暗自窃喜,张老师却狠狠哼了一声,「还差十万八千里哩!」他纠正了几个拳架,发劲让我试试,我这才深深感受到差距,只得再静下心来慢慢练拳用心感悟。
今年四月底,学拳一年半,我明显有了新感受,练基本功时双腿颤抖,打拳时觉得双脚沉重,很想停下来歇歇。请教老师,「好事情啊, 你开始放松了。」老师笑了。原来放松是这个感觉。开胯比之前改善,也会一点推墙的反弹了。老师轻轻发力时也能跳开,最近可以不推墙也能弹开,但脚跟底痛,老师说:「力下去了,气没下去。」听不明白,还是继续盘架子练拳练推手吧。现在睡眠早已回复正常,养成了早睡早起、热身练拳的习惯,身上的赘肉大大减少,身材结实多了。师父的弟子们对我们这些新学生非常关爱和照顾,无私分享他们学拳的经验,坚定了我们学拳的信心和恒心。师父的师兄弟们时不时来拳场示范互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榜样。有次黎师叔开玩笑说:「练得这麽辛苦,为什麽还要练呢?」是啊,为什麽?练太极拳,真像是每天放上一张白纸,开始没厚度,但日积月累,厚度就显而易见了。其实学其他东西也不过如此。当然,前提是找到明师,坚持不懈地进行符合拳理拳法的太极拳习练,量力而行。通过长期实践, 习练者对拳理拳法又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周而复始。太极拳练对了,练一遍有一遍的新感受,练一天有一天的进步。练拳就像赚钱一样,还得靠自己去练才能累积功力,如同银行的存钱越来越多还有利息。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道场。太极不但是一项健身运动,太极的动静虚实融合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更可变成人生的生存之道。练太极拳,学习太极之道,是一种修炼,一种享受,愈练愈觉得心境平和,简单纯粹,包容随性,天地宽广。太极,无为而无所不为。
( 作者现供职于集团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