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旧式灯饰等一下子带入一个遥远的年代
陆羽茶室是一间十分有名的港式茶楼, 在香港的名气很大,有点像一座亭子,无论阴天晴天,游人们总爱到里面去坐坐歇歇, 待的不是亭子是闲适,吃的也不单单是港式茶点,而是体验那种昔日的情怀。港式茶点常有,情怀却难寻,既已寻到,就应卸下平日的重担,拾起好心情,舒舒适适得让自己在酸枝花梨的红木中回溯过往的梦⋯⋯
陆羽茶室名字的由来始於一位名叫陆羽的茶圣,美誉为「茶圣」,即此人对茶有很深的研究,以此人之名名茶室,也是合情合理,茶室的二楼也正好摆放了陆羽像作为呼应。食客来陆羽茶室喝的话,走到门口,先有印度籍的守卫,熟练地跟客人打招呼後并帮忙开门请客人进去。客人半只脚一踏进去茶室,便如天旋地转,一下子「倏地」窜到了五六十年代:红木、黄灯、高楼底、旧式灯饰、红对联、白衣黑裤的老侍者、窄卡位、咿呀咿呀的吊扇——转啊转啊——不晓得转了多少个年岁。我有点目眩神迷,说心里话,香港这样旧式又有味道的老店,残余的实在不多,好比一美人,又如名将,实在不许人间见白头,今次让我见着这白头了, 又大大的震惊这美人迟暮,倒还风韵犹存、姿色仍在。
待端正坐好後,侍者便为每人分派一条白毛巾用来净手,别小看了这毛巾,热腾腾的捂在手中擦拭,这种实在的温度,确实有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我环顾四周,看看是否真如传说般「城中名人在左近」,结果当然是没有看到。
不过,我细眼一看,倒还在迷糊间真看到了梁朝伟和张曼玉的影子。此话何解?且看下文。陆羽茶室的桌子,除了好像普通香港茶楼般设圆桌、桌上铺白布外,靠墙一边还设有卡式座位。矮座的红色柚木配上小方桌,靠墙上还铺有一层红木,上面装了个小钩子,方便食客放置手袋外物等。这类旧式小卡座,对於身型魁梧的大汉或者不是那麽友善,可是对於骨架和体型娇小的亚洲女性来说,稍稍弯身、腰子一闪、婀娜入座、双脚侧侧得斜着、一双玉手轻轻托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坐在那——一坐就坐成了一副仕女图。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穿着那套高领、靓丽带花的旗袍,坐在古色的旧式卡座里,一圈又一圈得搅拌着桌上的咖啡,咖啡用翡翠色的玻璃乘着,明明亮亮的心事,就那样在梁朝伟面前淙淙的荡漾着。
陆羽茶室,陆羽珍品 红对联格外抢眼
这样想着,精神便有点恍然。小卡座虽然窄小,但也因此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手臂和手臂的碰撞在用餐时或有不便, 到底也展开了双方的连接,或者是从一个歉笑开始,或者是从一声「请」说起。
各式食物纷纷上桌。我对食物的研究不多,也基本不挑,但觉得在这样一家老式茶楼用餐,品味更多的应是这里的风味和服务。我们叫了杏汁猪肺汤,汤汁鲜白,猪肺因为杏仁熬得入味,也连带清香起来,接连喝了三大碗,一点也不觉得腻口;当然也叫了各式点心,鱼蓉萝卜糕、百花鱼肚、鲜牛肉烧卖、蚝油叉烧包、春卷等等,嘴巴边吃边「吾吾」得发出声音以表示好吃,自然不在话下。一边吃的同时,细心的侍者时不时上前询问是否要加添汤菜酱料等,礼礼至至, 闲话几句,没错,吃的正是人情。我自己对吃的东西实在要求不高, 也觉得「吃」既是一个公共话题,可同时也是一桩私人事宜,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人就是不爱吃咸的, 那你再怎麽说咸水角香口入味也是对牛弹琴。可是说到服务这项,却到底有些可衡量的共同接受标准,例如好客、有礼、细致等等,无论嘴巴刁不刁、讲不讲究,大家也还是希望到一家餐厅吃饭,能够宾至如归地舒服用餐。这里的老侍者,年纪虽大,可是经验老道, 分分钟都比我这个小毛头吃了更多的盐,他们懂得观人眉头眼额,察人於微,你手指头一抬,热暖毛巾就送上——这就是精致细微的服务态度;再来适时有度地跟你闲聊一番,无形中也建立了和食客的联系,一来二去,难怪来这里饮茶的都是来了几十年的老常客,小客人看着侍者年纪渐长,侍者又看着小客人竹子般节节长高⋯⋯
年华是陆羽茶室的主题,走在这楼道的、坐在卡位上的、墙上吊着的电扇,无不都在倾诉着上世纪的风情。情怀这杯茶好吃吗?可能是见仁见智。但是,人若没了闲情雅兴,只存食欲的话,难道不会稍显粗疏乾枯吗?食物放进嘴巴,从食道开始,先经过「心」的大门,之後才到我们的胃:心舒服了,胃才是真的满足啊。
( 作者现供职于集团总经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