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隐匿的「中年杀手」——高甘油三酯血症
        文/图:香港 阮惠芬


        一体检发现甘油三酯超标,不少人疑惑: 「我也不胖,怎麽就高血脂了呢?」

        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衡量高脂血症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分为低密度脂蛋白(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LDL-C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坏胆固醇」;而HDL-C是将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是「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12.7%,要时刻警惕。

        什麽是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人体脂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与胆固醇、磷脂、脂肪酸等共同为机体储存和供给能量。血浆中的甘油三酯主要有两种来源:①外源性:通过食物摄取的脂肪在肠道内的胆汁酸、脂肪酶等作用下被肠粘膜吸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②内源性:人体自身能合成甘油三酯,储存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

        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时,会加速高密度脂蛋白排出,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形成小斑块,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使血管变窄,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提高了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失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脂肪肝、老年痴呆等。

        怎麽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常因年龄增长、体重超重、酗酒、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多见於家族性联合高脂血症、代谢综合症、2型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服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降压药、雌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精神病药物等也会导致升高。临床上大部分血脂异常的病人都是在体检时发现,只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会阻碍血液流通,引起该部位缺氧出现不适。如犯困、头晕、胸闷、眼花、抽筋,还有眼睑周围出现的黄色素斑等。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甘油三酯水平以空腹(禁食12小时以上)<1.7mmol/L 为合适水平,≥2.3mmol/L为升高;将高甘油三酯血症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程度:TG>2.3mmol/L时, 患者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增加;TG>5.6mmol/L时,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明显增加。

        发现甘油三酯升高时怎麽办

        甘油三酯的水平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体检发现甘油三酯升高时,首先要确认:①检查前是否空腹12小时以上;②检查前的饮食是否过度油腻;③检查前有没有长期饥饿如节食减肥的情况;④检查前有没有大量饮酒;⑤检查前有没有服用导致甘油三酯升高的药物。如果存在以上影响因素,应保持正常饮食、停止服用有关药物, 两个月内进行再次测量,但至少要相隔1周以上。若复查後,甘油三酯仍超过正常水平,应及时干预。

        1.生活方式的干预。控制体重,合理低脂低糖均衡饮食、限制糖和脂肪摄入和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限制饮酒,戒烟,每天保持3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保持良好作息等。

        2.如果上述干预不能改善,应及时启动药物治疗。当TG<5.6mmol/L时,应以他汀类药物为主,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当TG≥5.6mmol/L,贝特类药物是降低甘油三酯的一线药物,降低胰腺炎发生风险。

        3.去除继发性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要注意排查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治疗应建立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6666693.com
        欢迎关注《最正规英国365网站_36365快速检测中心_Bet体育365提款验证 》月刊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最正规英国365网站_36365快速检测中心_Bet体育365提款验证 》月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