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号稼轩居士,其词上承豪放之风,下开家国情怀之题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盛赞辛弃疾为人气度不凡,词风豪迈。而稼轩最为成熟的词作多为表达其国仇家恨之情及游子迟暮,报国无力之感。此篇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窥探辛稼轩词作之精妙处并略谈当中的写作手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凡评一词必先了解作者之经历及写作背景,辛弃疾生於金国,少年抗金归宋,矢志北伐以复宋朝疆域,纵有丹心一颗,但一生未被南宋朝廷重用。固辛稼轩所写之词多有老年迟暮、屈屈不得志之感。从大结构而言,先写阔景,然後镜头慢慢转到作者身上,以抒情作结。
从词题「登建康赏心亭」可见辛弃疾登高望远,有思乡之意,而他所思的是指陷落金人手中的北宋疆土,足见辛弃疾胸襟之广阔。上阕以写景开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泛指战国时期楚国一带的土地,意指南宋疆土,而写作时的天气是秋天,有寂寥、迟暮、壮志未酬之感。接着描述登高远望之景「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句中的「玉簪螺髻」借指青山绿水、美好山河,但辛弃疾见此景象却只有恨和愁。此处的情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金人侵占北宋河山的恨;第二个层次是对当时南宋无力北伐,光复河山的恨;第三个层次是表达对自己的恨,因为自己年事已高、报国无望。承接着这种心情,道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当中「落日」和「断鸿」均是寂寥破败之象,而「江南游子」是作者的自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吴钩」是上阵杀敌的武器,「栏杆拍遍」是一种情绪宣泄,但却无人能意会其志向。
下阕词辛弃疾连用三个典故以抒情。第一个典故是反用,「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此处援引《世说新语.识鋻篇》张季鹰的典故,张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怀念起家乡鲈鱼鱠的美味,叹息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因而弃官南归回乡。第二个典故是「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即记载刘备嘲讽许泛只关心个人私利,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第三个典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引用东晋将领桓温在北伐时途经金城,见从前所种之柳树已长至十围,因而慨叹光阴易逝,但个人功业未成。连用三典故一层又一层地加深情感表达,最後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作结。由此可见下阕词是一个由理想到现实的一个过程,先反用张季鹰的典故,道出自己立志报效国家,不会轻言放弃。然後以许泛求田问舍的典故说明自己不会因私利而忘记国事。但现实却如桓温一样,作者已然迟暮。最後,呼应上阕「无人会,登临意。」再一次道出纵有一腔报国的热血,但却无人理解的悲痛无奈之感。
这阕词作为辛弃疾其中一首代表作,充分反映了辛弃疾的特色,上阕写景豪放,景中有情,下阕写情细腻。这阕词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用典,辛弃疾能有层次地连用三个不同的典故,其词作可见一斑。
(作者现供职于香港最正规英国365网站_36365快速检测中心_Bet体育365提款验证 社商务会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