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期,国内仍普遍使用银元交易。但在军阀割据的情况下,各地银元制造标准、货币流通情况都有差异,银元和钞票都都必须通过兑换才能在不同地区使用。
例如,江南制造的「龙洋」到天津使用,必须通过「贴水」换得相同价值的本地银元,而北洋制造的又不能在南方流通;银行钞票因兑现关系,票面印有发行区域,但上海和汉口的钞票亦难互相流通。
同时期,国内已经有外资旅行服务机构。他们自主发行了支票「通天单」,可以在不同地区畅通无阻的使用,令人们争相花钱购买,外资公司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可当时国内却没人想到要与他们竞争,为国家收回利权。
为了自主掌握行旅经济、给旅客谋求便利安全,1924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首创并发行了一套英文旅行支票。这些支票在国内各大名胜地、大城市及部分国外城市均可随时兑换成现金,旅行变得轻快悠闲。
1920年代,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中国旅行社,正处於初创时期,短时间内很难看到盈利的势头。银行内部有不少人否决这项生意,但作为银行总经理的陈光甫始终不为所动,并表示:「旅行社虽说年年亏本,但为国家挽回了不少的利权,不然又得多送外国许多钱了!」
为了进一步方便旅客出行,1931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中国旅行社率先推出了10——100元四种国内旅行支票,为更好地推广这套支票,凡购买者均可获赠一只漂亮的皮夹子。这一促销点解决了人们车票乱放丢失的问题,旅行支票也很快便打开了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