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会出现足後跟疼痛。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0%的人被足跟痛所困扰,似是不起眼的小病,目前却很难根治。那麽,足跟痛到底是怎麽回事?
足跟痛是什麽
足跟痛是各种慢性疾病所导致的足跟部周围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行走不便, 多发於中老年人,主要包括长期站立的人,肥胖者、孕妇、运动员等更常见,成人的发病率约11%-15%。
足跟痛的原因有哪些
1.足底筋膜炎:最常见。足底筋膜是位於足底脂肪层深面的带状结缔组织,起自跟骨结节向前分成五束至跖趾关节和各趾腱鞘,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在长跑、跳跃运动、长时间持续站立或反复大力牵拉时,足底前部负重增加,导致足底的致密结缔组织出现缺血,发生无菌性炎症。疼痛一般在脚後跟底部稍偏内,呈搏动性、刺痛性,脚跟下面有固定压痛点。一般疼痛在早上下床时第一步最明显,当行走一段时间後,症状会缓解。但过度行走又会加重劳损,症状会再次出现。
2.跟骨周围神经卡压:足跟部细小神经被根骨周围的肌腱、韧带、骨骼、脂肪等「卡住」,表现为足跟或足底有间歇性刺痛、灼痛或麻木,长久站立或步行後疼痛加剧。
3.足跟脂肪垫退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萎缩时,根骨在没有衬垫情况下承重,有可能引起局部瘢痕或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此外, 当足跟部受过外伤或受寒冷、潮湿刺激时,足跟脂肪垫会出现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肿胀。
4.跟骨内高压:根骨处於机体直立时的最低点,髓腔内有大静脉窦,受重力作用静脉回流较难。随着年龄增大,根骨血液循环受到破坏,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根骨内出现淤血,骨内压进一步升高,引起足跟疼痛。
5.跟骨病变:跟骨是我们直立位时的负重骨,随着年龄的增加,跟骨骨密度越来越低, 强度越来越低,导致内部骨小梁的断裂,即微骨折,从而产生疼痛。
如何避免和缓解足跟痛
充分休息,适量运动。体重过重者应适当减重。避免穿过软的薄底布鞋,选择一个稍厚一些的鞋垫,减少疼痛部位与鞋底的接触,避免反复刺激。选择合适的鞋垫,用减震垫或矽胶胶底鞋,或到医院康复科做定制鞋垫,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常用温水泡脚,每次泡脚时间大约20 分钟。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低频电、短波、冰敷等。如果所有保守治疗都无效,可试试「冲击波」治疗。牵拉运动,经常做足弓拉伸、脚底蹬踏运动、脚趾夹物法等有效拉伸足跟筋膜,增强张力,减轻局部炎症。牵拉前可先做热敷或热水泡脚,每次牵拉时间1分钟,7-10次。药物治疗,当疼痛持续且不可忍受时,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局部使用一些膏药和局部封闭治疗,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