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塔(效果图)
当我们已经这麽熟悉钢筋水泥打造的建筑, 竹子、石头、木头又能玩出什麽花样?提出「负建筑」设计理念的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用作品给出了答案。擅长将东方美学融入现代主义建筑体当中的他以自然美术馆系列令人惊艳,继「石」美术馆、「木」美术馆面世後,其「竹」美术馆也将坐落在长三角的杭州湾,代表宁波文化和地域特徵,呈现於众人眼前。
竹之精神:锦绣美术馆的禅意东方
在宁波锦绣东方·国风小镇,有这样一座用「竹子」打造的美术馆,它「顺其自然」地建在土地上,呼应着宁波出土的汉朝竹简,彰显书香之城的文化底蕴。这一次,隈研吾仅用建面约2500㎡的空间,就将自己的设计和当地的文化历史紧密结合。
锦绣美术馆建筑被设计成一个极具雕塑感的三角形态,汇聚山脉起伏的自然力量。
外立面的「竹简」用特殊材料串联悬挂,勾勒起连绵起伏的山脉,犹如漂浮在空中。整座美术馆就好像自己会呼吸一样,明亮通透。建筑周边环境勾勒各种高低差,整体流线引导着人群流动方向及由静止到活动的变化,犹如一个漫步式的花园。整个建筑物外形既有流畅的动感,又有含蓄内敛的气质。
立在近处,无数「竹简」垂直而下,形成一种量的秩序,这种量的秩序又是内敛而通透的,建筑内外没有强硬的分割,是与对建筑轮廓边界消隐的探索。在东方建筑群之中,这种竹色能够清晰辨认,走近了观赏,也能感受到「竹简」本身的纹理和质感。透过「竹简」缝隙,能隐约看到馆内的艺术品,既应和了「书藏古今」的城市文化,又蕴含了「物我合一」的设计哲思。
诗之美学:重塑文化的生活方式
馆内将砖墙结构和落地玻璃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平衡的透明感,接纳着自然的热情与柔和,回馈着艺术的气息与美学。半透明的质感创造了光与影的微妙反应,「透明」的方式让展览厅、咖啡厅与外界环境浑然一体,隈研吾也在景观部分延伸了植物,形成了有趣的灵动空间。
未来艺术主展厅与隈研吾作品常设展厅之间, 创造出空间的流动性,从艺术秀场到咖啡品鉴, 减少刻意的场景化,取而代之的是观者「体验的综合」。这里不仅是文化、艺术、社交、休闲交织的精神聚落,也将成为美学高地。
在这个友好、舒适的空间里,观赏完美术作品之後,可以坐在这里一边看窗外风景,一边阅读精心挑选的书籍。未来,这个空间还可以用作展览会或者工作坊。
精神禅意:美术馆之外信仰的建筑
隈研吾认为建筑能拥有「深度」,应该是一个让人在精神上能够获得充实饱满力量的空间,尤其是对灵魂乾涸的现代人而言,供应「信仰」的建筑,如同沙漠中的泉眼,难得而可贵。
除了美术馆外,隈研吾还在这里打造了最宁静的作品。一个觉醒的缘起,归於精神的仰望,冥想塔由此诞生。
作为城市的「精神容器」,整体建筑形态采用东方油纸伞的轮廓与结构,形成骨架而成的螺旋上升状,意喻着人生向上的壮志豪言;打造108级台阶, 象徵佛教人生之道,拾级而上,光影会随着人沿阶攀升不断变化;或者停顿参悟,透过架构洒下的光,静谧、空灵,仿佛每一束都折射出永恒的信仰。
这里,不仅仅是有界的实际空间,更是精神交互的延续。在自由中凝视自己的心,承载「归於天地」的无限诗意。
待他们面世时,愿你从中获得力量。杭州湾锦绣东方·国风小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