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景台钢缆模型
在介绍大屿山的时候,我们曾说到,这座远离城市中心的岛屿,一度因交通不便而与世隔绝。後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位於九龙城区的启德机场受周围环境限制,无法继续满足香港不断增长的航空客、货运需求,因此,政府便另择新址,在大屿山赤腊角修建起了新的国际机场。在规划新机场时,考虑到将来的旅客需要方便地往来於市区与新机场,便配套修建了横跨马湾海峡的青马大桥。
青马大桥始建於1992年,耗资71.44亿港元,於1997年5月建成通车,从此成为连通大屿山岛与香港城区的交通要道,是香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建成之日起,青马大桥似乎就已声名远扬、广受关注:它曾在1999年,与英法海峡隧道、金门大桥等同获美国建筑界评选的「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殊荣;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期,成为奥运火炬手传递圣火的重要路段;後来,又成为了香港吸引海内外游客争睹芳容的一处游览胜地。对於许许多多的游客来说,他们可能未必能够清楚地说出青马大桥究竟位於香港的哪个地方,却应曾听说过青马大桥的赫赫声名。就像金门大桥之於美国,青马大桥之於香港,也是有如名片般的存在⋯⋯
这座桥,它连通东西
青马大桥名字中的「青」字,指的是香港新界葵青区的青衣岛,而青马大桥的「马」字,则指的是位於青衣和大屿山之间的马湾岛。因此,从青马大桥的名字便可看出,这座大桥横跨了马湾海峡,连接着海峡东西面的青衣和马湾。
访客中心青马大桥截面模型
在正式通车之後,青马大桥便承担起了连通香港国际机场与市区的重责(直到2020年12月屯门赤腊角隧道公路通车,青马大桥都是赤腊角机场与市区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也是香港交通十分繁忙的主干道之一。而青马大桥的双层桥梁设计,也让它起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双重作用——世界首创了市区预办登机手续的港铁机场快线,正是依靠青马大桥铺设的铁路轨道,往来穿梭於机场和港九、新界,运载旅客往返机场。
这座桥,它不容小觑
作为当今世上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悬索桥,青马大桥全长达2160米,桥底距离海面的高度约54.6米,桥面有高约206米的吊塔承吊起数条直径宽达1.1米的钢缆。这些钢缆,都是由3万多条直径约5.38毫米的钢丝,以空中绞织的方式编织而成,每条均可产生5万吨的拉力。靠着这些钢缆,这座横跨马湾海峡,仅主体结构部分的钢材重量就能达到5万吨,再加上桥面、桥塔各处的混凝土,整体重量可达50万吨的宏伟大桥,便稳稳地架设在了海面上。
设计为双层结构的青马大桥,上层是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下层则铺设了供机场快线和东涌线列车使用的铁路轨道,以及作为应急使用的备用公路。当遇上强烈的台风吹袭,或是一些特殊的紧急情况,青马大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封闭上层桥面,开放下层空间,确保行车安全。
这座桥,它想让大家了解更多
由於是香港的交通要道,为避免影响交通、造成危险,青马大桥一般并不允许车辆通过桥面时随意在路边停靠,也不允许行人在桥面随意走动。因此,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更好地欣赏青马大桥,政府特意在青衣岛西北面修建了观景台。这个观景台视野十分开扬,除了能够看到青马大桥全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时候,还能够眺望到远处连接马湾和大屿山的汲水门大桥。而从观景台沿另一个方向看去,则可望见另一座斜拉索桥,就是连接着青衣和汀九的汀九桥。可以说,在这座观景台上,游客们完全可以用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遍览马湾海峡美景。
这座占地面积约1.9万平米的观景台,装饰有雅致的扶栏、路灯和供游人休憩的座椅。观景台周围,种植着各种各样颜色鲜艳的花花草草和超过1000棵的青翠树木,让这个坐拥无敌海景的观景台,摇身化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景色迷人的城市小公园。观景台平台旁,有青马大桥简介和巨大的钢索模型,让游客们在欣赏风景之余,也能对大桥的构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而在观景台不远处的访客中心里,则陈列着关於青马大桥和汀九桥的更加全面、详尽的资料信息。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青马大桥的设计解析、各个角度的实拍照片、一些航拍或是技术合成的短片以及各式各样的等比例模型,更加立体而清晰地理解大桥的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位的设计构造,深入了解青马大桥在设计、建造、通车的岁月里经历的点点滴滴。访客中心还设置了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不仅能够引发小朋友们的兴趣,也能够让大人们对一些枯燥的知识产生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
或许,生活在当今这个技术不断革新、科技日新月新的时代中,人们早已对这些宏伟高大的建筑工程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但是,这却也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又一座丰碑,见证、记录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