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说,香港是个文化沙漠。然而,很多人还并不了解的是,在维港另一端,由柯士甸向西区海底隧道延伸的这一片填海区域之上,正在兴建着一个集艺术表演、文化展览及娱乐休闲於一体的文艺中心区——西九龙文化区。它与会展中心隔着海面遥遥相望,正在迅速崛起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其实,早在1998年,时任特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先生就已在其《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关於在香港打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文艺地带的构想。之後,又历经了十数年的设计与规划,期间还对原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与调整,在广泛徵集了香港社会各界的意见之後,终於形成了如今这以「城市公园」为基础的西九文化区设计理念。
2013年,西九文化区建造工程启动。按照方案的规划,整个区域的建设将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前後已依次建造完毕,目前,第二阶段的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当中,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完成整体建设。
在已经建成的这些工程项目之中,有艺术公园、M+博物馆和戏曲中心等主要建筑。艺术公园的设计, 可说是西九文化区「城市公园」理念的集中体现。宽敞洁净的海滨长廊和大片大片的绿地草坪是艺术公园的核心区域,蓝天之下、碧海之滨,人们可以散步、慢跑、或是骑行;草坪绿地既可以用来野餐,也可以用来举办各种各样的户外艺术活动;在公园各处,人们还能欣赏到街头艺术家精湛的演出。可以说,艺术公园的设计, 淋漓精致地展现了人与艺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M+则是个内含33个展厅的大型艺术博物馆,设计师独具匠心把博物馆大楼设计成了一个「艺术品」,访客可以在楼中见到许多很有设计感的天花和柱墙,再加上坐拥180度环绕海景,还能欣赏气势磅礴的海上夕阳的宽阔观景台,一个摩登的、集艺术展览和休闲娱乐於一体的文艺中心便形成了。
图1-4:戏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区中十分重要的艺术演出场所/戏曲中心内景/夜色中的戏曲中心引人注目/茶馆里一杯温热的香茶和一盒精致的粤式点心
而说到西九文化区,便不能不提及2018年底竣工的戏曲中心。这个与西九龙高铁站分立车水马龙高速公路两旁的银灰色建筑,是西九文化区中十分重要的艺术演出场所,外观很是引人注目。远远望去,这座高大建筑的外墙被一排排闪耀着金属光芒的、或平行或相交的银灰色曲线所覆盖,窗户巧妙地设计在曲线间隙之中,类比出珠帘摇动时内室若隐若现的光景。建筑入口则采用开放式设计,利用曲线的线条特质,将「珠帘」定格在「被挽起」的瞬间。建筑的整体外观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珠帘帐幕掩映下的传统曲艺舞台,风拂帘动、欲拒还迎,更加引人入胜。
步入内堂,可见蜿蜒而上的白色阶梯。阶梯之上, 有开阔的室内广场。采用开放式设计的戏曲中心中庭, 中央为宣传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戏台, 平日里不仅可以举办各种展览活动,也能作为公众休憩的场所,着力体现「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二楼是剧团的排演室和供学者们进行文化交流的演讲厅,可以举办些小型演出、戏曲讲座和座谈会等;而位於四、五楼的则是大剧院,以金色和紫色作为设计主色调的剧场, 可同时容纳超过1,000名观众观看演出,是戏曲中心内主要的戏曲表演场所。
除了上述这些场所之外,戏曲中心里还有个很特殊的场地,那就是位於一楼的茶馆剧场。这是为了宣传戏曲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传统的戏曲表演而专门设计建造的。这个模仿旧式茶楼戏台的小型剧场,可容纳约200名观众,座位分上下两层,都摆设着古色古香的实木桌椅。表演开场前,剧场的工作人员还会为观众们备好一杯温热的香茶和一盒精致的粤式点心。茶点是聘请有名的点心师傅,根据当季演出的主题专门设计和制作的,内含独特的寓意,十分用心。
经过巧妙编排的经典粤剧选段、折子戏和传统乐器演奏曲目等轮番上阵,为观众展现传统戏曲的魅力,而每段演出的时长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又尽量避免让初接触戏曲的观众觉得沉闷。近距离的小型舞台设计则能够很好地拉近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舞台两侧的竖屏配合台上的演出即时播出中英双语台词和解说,再加上剧场内配备的现代化舞台技术设备,让对传统戏曲了解不多的观众在方便地了解相关背景和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好好地欣赏台上演员的表演,感受每一个角色的生命力,获得良好的戏曲观赏体验,从而对这一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产生兴趣。
类似这样的用心,不仅在茶馆剧场、在戏曲中心随处可见,在西九文化区已建成的这些项目里也不胜枚举。官方煞费苦心地打磨着文化区里的一处处细节,也是希望在这座快节奏的现代化城市里,每天行色匆匆、忙於工作和生活的人们,能够稍微放慢些脚步,在闲暇的时间,感受文艺的气氛,放松下身心。
接下来,还有恢弘大气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活力满满的综合演艺剧场即将登场。西九文化区还将呈现怎样的惊喜,就让我们拭目以待!